仲英道德讲堂:万俊人教授南大畅谈“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

发布时间:2016-10-10浏览次数:344

919日下午,仲英道德讲堂之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主题讲座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为南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座由我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万俊人教授指出,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主要代表,美德伦理在当代社会遇到了诸多问题、困难、挑战和危机。但是传统美德伦理依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面镜子,通过它来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和现代人的道德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就会比较全面。他认为,美德伦理方面的研究,中国人有买球的发言权和资源。他为大家详细解释了“美德”的定义以及中国与西方对“美德”定义的不同理解。

万俊人教授表示,在古希腊文化里,美德与人的角色不可分割,任何一种美德都与人独特的身份或他所扮演的角色直接相关。现在强调的则是制度、秩序、法制,强调公共社会,强调文化共同体。传统依赖于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文化共同体得以传承;现在很多东西不是没有传承的人,而是现代人找不到传承的方式。他还结合当前城乡发展中各自存在的问题指出,当代人精神无所寄托,美德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于是,美德在现在陷入了困境。

他指出,当前传统美德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发生的结构性转型,造成了以角色、身份、社群为基座的美德伦理的根基的动摇。这种结构性转型由封闭走向开放,从不同层级的文化共同体走向公共社会。它的基本趋势是日趋公共化,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解释,公共社会就是陌生人的社会,而与之相对的私人社会则是熟人社会;传统美德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原理,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遵循人伦物理的秩序、等级,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如此。但在现代社会语境中,价值观念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化的新形势下,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念就显得不合时宜,所以它的意义就变得不可理解;传统美德遭遇的第三个问题是,现代社会日趋平面化、标准化,对传统道德底线伦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法律、道德、宗教领域不同的分工中,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道德止跌”;传统道德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现代社会缺乏足够的中层和基层的生活发展。现代社会的公共结构化转型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现代家庭的萎缩或瓦解。社会流动分层带来了家庭认同感缺失的问题。

在谈到传统美德伦理的意义时,万俊人教授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总有一些人必须站在前面引路,需要开拓者。谁能成为这些开拓者,美德伦理就能够回答这些问题。道德我们从来都是需要的,因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存在的知识,它的传播除了教化和意识形态的宣传,每一个社会必须要树立自己的道德典范,人格典范,在这点上,美德能力正是为我们这个社会所急需。在不久的将来,美德能力一定会显示出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不同凡响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万俊人教授希望大家关注美德伦理在当代中国和未来的发展,因为对美德伦理的关怀其实也就是一种道德关怀。

 

据了解,本次讲座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和南京大学中国传统道德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是仲英道德讲堂讲座之一。作为“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德传播研究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讲座今后还将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共同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